廢話不多說,直接說結論:

<aside> 💡 因為 Notion 提供了「結構化資料」的功能。

</aside>

什麼是「結構化資料」?給各位看一張圖應該就明瞭了。

我在 Notion 上的閱讀清單(點選可看大圖)

我在 Notion 上的閱讀清單(點選可看大圖)

上圖是我在 Notion 建立的閱讀清單。看了圖之後,你心中應該會聯想到:「這不就是跟 Excel 很像嗎?」

是的,就跟 Excel 很像。Excel 的資料表就是「結構化資料」的最佳範例:**先有資料欄位,才會有資料。**以我的閱讀清單為例,它的資料欄位有:

閱讀清單中的資料欄位

閱讀清單中的資料欄位

所以我閱讀清單中的每本書、每篇文章、每部影集,都可以記錄它們的題(片)名、呈現的類型、閱讀狀態、作者姓名、出版日或發行日……這樣有什麼好處?好處是

<aside> 💡 我可以針對這些資料進行排序、篩選、搜尋

</aside>

依據題名進行排序

依據題名進行排序

我可以根據題名(Name)進行排序,也可以用出版日期(Publishing/Release Date),想用作者姓名(Author)都可。

如果你想用兩個欄位以上來排序,也不是問題。

可以針對不同的欄位進行篩選

可以針對不同的欄位進行篩選

想篩選資料,也不是問題。

我想找我看過的書、影片、文章,下條件就可以篩選;想找過我看過哪些作者的書,下條件就可以篩選;想要知道我看過的哪些東西評分最爛,下條件就可以篩選;當然,我想知道某位作者的書在我心中評分是最爛的,兩個條件以上都可以篩。

直接搜尋最快了

直接搜尋最快了

如果不確定資料放在哪個㯗位中,直接搜尋也可以,搜尋速度很快。

看到這裏,你或許會問:「那我用 Excel 就好了呀,幹嘛還要花時間學 Notion?

其實,Notion 的威力不僅於此,它還有個吸引我的地方是:

<aside> 💡 「結構性資料」與「非結構性資料」結合得非常棒

</aside>

什麼是「非結構性資料」?就是未整理過的資料,例如各位現在看的這篇網頁文章,或者是影音、圖片等,也就是資料的本體

為什麼說 Notion 在這兩者上結合得很好呢?

以我的讀書筆記為例,在 Evernote 上長得像這樣:

在 Evernote 的筆記中,很難再加入結構化資料

在 Evernote 的筆記中,很難再加入結構化資料

Evernote 上的資料,無法再加入一些結構化的資料,最多你只能用「標籤」來分類(但標籤一多就會是個大災難)。